在新生儿出生后2-3天内,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,眼睛和皮肤开始变黄,一般新生儿黄疸会在第4-5天内达到最高值,随后开始逐渐消退,但是两周没还未消失就要去医院检查原因。
如果黄疸出现太早,胆红素上升太快,或者胆红素太高,必须接受特殊波长的照光治疗,以免间接胆红素沈积在脑组织造成脑部永久伤害。如果超过2周大的宝宝有延迟性黄疸,不能一味归咎于喂哺母乳,还要特别注意大便颜色,如果呈现淡黄甚至灰白色,一定要赶紧就医,这表示有胆汁郁积的情形。
新生儿产生黄疸的原因:
一、胆红素的主要来源为红血球的代谢产物,因为红血球寿命较短,当红血球老化或被破坏时,血红素会游离出来,经代谢后产生胆红素,胆红素由血液运送到肝脏,经代谢后,由胆管排泄于肠子内。
二、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成熟,不能及时代谢胆红素,以致易堆积体内。
三、新生儿的肠肝循环能力强,使得由肝脏处理过而排泄到肠内的胆红素被再吸收回血液中。
当上述代谢路径发生问题,会造成血中胆红素堆积就会形成黄疸。
如何观察生理性黄疸:
新生儿会在出生后2-3天出现黄疸,4-5天内达到最高值,两周内会逐步消退。回家时尽量保持婴儿房间光线充足、明亮,尽量让阳光照入室内,但避免直接照射于婴儿身上或是使用日光灯直接照射,如此不但无效,甚至还会增加脱水危险性。新生儿黄疸还是交给医院处理为宜。每天可多注意观察眼白部份及全身皮肤之颜色变化,若发现有越来越黄之情况, 要立即回医院小儿科门诊验血,检测婴儿之胆红素值,再做进一步处理。
新生儿黄疸的分类:
一、生理性黄疸:
(一)大多数宝宝,会在出生后第2至4天开始出现黄疸,在4~5天左右达到高峰,随后在第7~14天内消退。
(二)黄种人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西方人高,可能是因为肝脏内酵素成熟较慢。若是早产儿,其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、较高,也持续的较久。
(三)这类型的黄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,不需特殊治疗。
二、病理性黄疸:
(一)若新生儿于24小时内出现黄疸、黄疸指数超过照光标准、或是足月儿黄疸时间超过1~2周,早产儿黄疸超过2~3周,都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。
(二)这类型的黄疸,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。治疗包括有照光、药物治疗及换血等;有些甚至需要手术才能治疗。
三、母乳性黄疸:
(一)一般哺喂母乳的新生儿,黄疸会持续比较久,这是因为母乳中含有一种女性荷尔蒙,会抑制新生儿肝脏酵素的活性,使其无法代谢处理胆红素,导致持续性的黄疸。
(二)目前尚无文献报导母乳引起的黄疸会伤害到新生儿,仅指出哺喂母乳者,黄疸持续的时间会比较久。
黄疸的注意事项
(一)首先须注意婴儿有没有黄疸,可将婴儿置于光线明亮处,观察婴儿皮肤及眼白的部分,若比前一天观察到的黄或比其他婴儿黄,就可能有黄疸,同时观察不同的部位,若只有脸部泛黄,表示黄疸程度并不是很严重,若泛黄的情形向下延伸至腹部或以下时,则黄疸可能已经到达需照光治疗的程度了。
(二)注意黄疸的过程:
若腹部或以下皮肤泛黄,或是皮肤泛黄的速度很快(如泛黄很快的由脸部延伸至胸部、腹部时),须送医检查。此外,出生24小时内就有黄疸或是足月儿黄疸超过1~2周,早产儿黄疸超过2~3周,也是病理性黄疸的表现,最好送医检查。
(三)注意病理性黄疸可能出现的症状:
包括呕吐、肤色苍白、活力变差、食欲不振、腹胀、腹泻、发烧、小便变浓茶色、大便颜色变白、四肢僵硬、脑性麻痹等情形。若有以上情形,需立刻送医检查。
(四)注意某些使黄疸加重的因素:
如早产、生产时曾缺氧、家族史中有溶血性疾病(如蚕豆症)、婴儿产前或产后可能有感染(如妈妈产前有发烧感染、早
期破水),也是须注意的事项,并于送医时告知医师此病史。
(五)给予足够的喂食(以母乳为主)。
(六)不建议给予葡萄糖水、开水或退胎水,因为不但无法改善黄疸,反而会加重症状,甚至会影响食欲,造成离子不平衡等严重后果。八宝粉等药物也不可以服用。
(七)保持室内光线明亮或许有点帮助,但不可直接照射阳光或是日光灯,以避免晒伤。
(八)一些会导致黄疸或加重黄疸的状况需避免,如蚕豆症婴儿应避免接触奈丸、紫药水等会引起溶血的物质。
(九)用药时,须经由小儿科医师处方,因某些药膏或药物也会引起蚕豆症婴儿溶血。
(十)避免感染、饮食不足、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情形。
(十一)当新生儿黄疸时,应保持皮肤清洁、多喂奶水以利代谢并注意观察大小便次数及重量。母亲应预先知道自己和先生的血型(RH、ABO)。如果前一胎小孩发生过严重黄疸,下一胎也可能发生同样的情形,所以在怀孕时及生产时,应告诉医师,并选择有换血设备的医院待产。